「中二病」為源自日本的網絡流行術語,是一種自我認知心態,用以揶揄人仍存在青春期少年過於自以為是活在自己世界或自我滿足的特別言行,青春期特有的價值觀的總稱。
定義[]
雖然稱「病」,但和醫學上的「疾病」沒有任何關係。華文中接近其意象的字詞有「年少輕狂」、「少不更事」等等,但都未能精準描述「中二病」。
「中二病」並非嚴格的定義詞,會經由不同途徑接觸而產生不同的理解。「中二病」這名詞對於個人比較偏頗,其定義的特徵於群體中都會有這個思想,該定義確有雙重標準的特徵,所以不是學術所承認的名詞。
通常是在正常社會中因為與同儕或是人際之間的關係不好(不一定是個人因素,群體性也一樣有這傾向,因為群體性的思想不良導致該群體有自我價值觀跟他人不同等等),又或許是他的價值觀與他人不同,所以開始自我幻想,活在與人不同的時空,而自我滿足。又或者是年齡增長逐漸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非現實想法互相混雜,導致形成強烈的自我中心價值觀,從而活在自己的世界,是有些類似妄想症的病症,不過大多在青春期過後即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常在國中二年級這個時期發作,故稱為「中二病」,而把有那種情況的人稱為「中二病患者」。
「中二病」的解釋另有自我價值觀擴大,使自身腦內對於現實世界強制性的套用上自己設置的規則等。一般常見的中二病是將幻想類小說、動畫等常用的題材加上自我概念的修改所製造出的規則套用至自己與現實身上,像是覺得自己是王、可以拯救世界、沒人懂他,只有他懂自己,這種與正常人的思想常常格格不入的思想等等。
心理[]
「中二病」的共通點在於渴望被人理解、認同;但同時也不想被人理解、認同。「中二病」在想法上面有較多與叛逆期相同時期的「去社會化」心理狀態:
- 個人主義發達:不管表達方式的對錯與否也不管會不會對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造成影響。
- 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聽不進別人的話。
- 過度自尊:會將自尊、隱私權或是尊重等字眼掛在嘴邊,但實際上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
在高登的應用[]
在高登中,不少網民對「中二病」的解釋,都是眾說紛紜。有網民把之解釋為「小學雞」的進化版,亦有網民把「中二病」當中的「中二」作為「鍾意」諧音,反映自己在中學時期暗戀異性的現象,甚至用來形容自戀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