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Advertisement

剩女,本是國內流行術語,指年紀大的未婚女性。剩女一詞和中女意義相同,不過中女強調在年齡方面,而剩女則強調在單身方面。至於年紀大但擁有愛情的女性,普遍來說未被歸納為剩女之列,倒是已離婚或喪偶的年紀大女性會被歸類為剩女之列。

女性創造了「白金盛女」一詞,與男性的鑽石王老五相對。[1]但卻被雄性網民恥笑,應是「帛金剩女」才對。[2][3]

成因[]

基本上,剩女與中女的成因大致相同,不過仍然可以從年齡分層上作出更細緻的敘述。

60後成為剩女的原因和今天的剩女有點不同。60後女性多因為貢獻家庭,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努力工作而錯失婚姻機會,導致她們成為剩女。但她們多年努力工作,做成堅實的經濟基礎,即使獨身不婚亦不會出現問題。

70後女性,看到60後的前輩不婚也不出亂子,反而去羨慕她們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她們沒了解前輩們堅實工作基礎的來由,年輕時在愛情及工作兩方面都任性地發展,結果兩面都不討好。現時香港,不乏收入不過萬元的三低70後剩女,而她們並不像60後剩女那樣生活無憂。

80後女性,看到70後前輩所出的亂子,反而較認真走其婚姻路,甚至二十出頭之時,已出現剩女恐慌,常常詢問如何才能嫁得出去,和70後死撐她們「剩得快樂」,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以上只是綜合該年齡層的剩女主流心態,而70後也有有事業基礎的剩女,80後亦有堅持「剩都可以很快樂」的女性。

生理討論[]

生理方面,男女本就是不公平。不少男性六十多還有生育能力;而女性三十五歲已被介定為高齡產婦。因此男性即使五十多還不乏結婚的機會;而女性到了四十還未婚,已經要考慮終身獨身的可能性了。而現實中,大齡男性娶年輕女性的例子彼彼皆是,但成熟女性下嫁年輕男性的例子,卻是鳳毛麟角。

而在網路時代來臨前,早有「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爛茶渣」的說法。男女天生的不公平,做成剩女問題為社會所關注;「剩男」卻不被認為是一個問題。

間接成因[]

上述的各種成因均是因為經濟環境、個人心態及生理因素而導致剩女的出現,可是剩女的出現亦由一些間接因素所致。

主流媒體[4][5]多數認為,只要年過三十但擁有愛情的話,就可以撇除剩女之列,換句話講,只要年過三十但失去或沒有愛情的就會被標籤為剩女。因此,在兩個人的愛情或婚姻之中,有一些非人為因素可以被控制,例如意外導致伴侶死亡、離婚、離家出走等等,這些不幸卻是導致剩女出現的間接因素。

經濟影響[]

傳媒間多渲染剩女的經濟能力,認為三高(即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是造成剩女的主因。而三低剩女[6],反而刻意被忽略。這和現時香港主要傳媒都是女性掌舵,她們不願製作貶低同性的內容不無關係。

隨著時日發展,三低剩女所造成的經濟問題開始浮現,日本平均每三名單身女性中就有一名是處在「貧窮」狀態[7],而香港單身女性數目亦直逼百萬大關,屆時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壓力可謂不可想像。[8]

相關條目[]

註解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

網上討論[]

報刊報導[]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