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Advertisement

地產霸權,出自曾任職新鴻基地產及記者的潘慧嫻,其學術著作《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香港的土地與統治階層);中文版由顏詩敏翻譯,天窗出版社出版,闡述香港主要地產商在香港經濟市場上的影響力。

中文譯本以《地產霸權》為主題,在2010年出版後,令不少人關注香港地產商,支配本港公共資源與政經階層的問題。

簡介[]

《地產霸權》以過來人的身份,闡述香港地產商在香港經濟市場上的影響力,旗下公司經營的範圍包括零售、公共運輸、電力供應等,又提及香港地產商在政府政策下得益的途徑。

網絡延伸[]

高登神獸卡[]

主條目:高登神獸卡
1308439290

高登神獸卡之「地剷霸蠸」

高登神獸卡中,其中一張神獸卡為「地剷霸蠸」,為地產霸權的同音字。

大學生製作模仿樓盤廣告短片[]

主條目:King's Cube

數名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碩士畢業生為反思香港地產霸權情況及貧窮問題,倣效地產商推銷樓盤的手法,製作《King's Cube》影片,以地產商常用語言介紹一間位於深水埗汝州街的板間房單位,吸引不少網民觀看,並於2011年7月17日《明報》刊登。

另外,香港藝術學院一名叫 Kenneth Cheung的學生,也使用類似手法,製作《天喬壹號》(Overpass Bottom No.1)短片,利用光暗、音樂、拍攝角度等,把天橋底幻化成豪宅。此短片吸引不少網民觀看,並於2011年8月1日《蘋果日報》刊登。[1]

設計現實呎價大富翁[]

2016年1月上旬,有網民深感經典遊戲大富翁中的價碼,與現實數字相差甚遠,為今日的香港設計了一個新的遊戲板,其中更加入了東江水和高鐵等,取代了公共事業。新版大富翁收集了香港各區2015年9月至11月的平均呎價,再將原大富翁的各區價錢,調整至現實世界的平均呎價。最貴的依舊是山頂,每呎價值44,746港元,最便宜的是價值6,124元的長洲。[2]

為了更貼近現實生活,每次經過起點可以獲得的200元獎勵,亦變成本港的入息中位數14,480港元。不過,這個數字甚至買不起地圖上其中6個區域中的一呎,包括銅鑼灣、九龍塘及中環等地,山頂更要不吃不喝3個月,才能買得起1呎。設計師亦為玩家提供一條二選一的難題,原本為薪俸稅的位置變成iPhone稅,而一部iPhone就已經等於天水圍的一呎,買與不買,就視乎玩家自己選擇。

在原版大富翁中,只要收集齊全部火車站,有人踩中的話,就可以加倍收錢。不過,在現實版大富翁中,火車站就變成盛惠853億的高鐵,收集一系列火車站,簡直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有網友就表示,寧願直接坐牢,都不願意在香港買樓。亦有網友表示如果踩中高鐵就會立刻破產,但有人隨即幽默回應:「當你中左又無錢或者唔想買,就會拎出黎公開拍賣架啦。所以爛左尾無問題,有人會極平價接手幫你發展。」亦有網友諷刺時事,建議將「Go To Jail」變成「Go to Mainland」或者「被失蹤」。[3]



設計公司惡搞「巧‧岸居」[]

2016年1月下旬,一張「樓盤廣告」的宣傳單張,在網上瘋傳。該樓盤名為「巧‧岸居」,其廣告片同時被熱傳。宣傳資料聲稱樓盤硬銷屹立於都會中心、飽覽360度城市景色、獨享交通匯萃優勢,惟片段完結亦無透露樓盤位置及發展商名字。原來,這都是一班平面設計師諷刺香港土地問題的計劃。

「巧‧岸居」為「好戇居」的諧音,英文名Idiot Ville,是香港平面公司Paper Scissors Stone參與「伙炭」開放日的展覽。巧‧岸居號稱「一書三房、樓底無限高、實用面積是建築面積3倍」,設計師阿山笑言,這其實是一本超巨型立體紙皮書,每換一頁就會出現一間新房間,包括飯廳、客廳及睡房連書房,故實用面積不會受建築面積所限。「Paper Scissors Stone」更在火炭的工作室設立「巧‧岸居」的「是彈單位」讓人參觀,所有傢具都以紙皮創作。

她續稱:「政府常常說香港正面對土地問題,規劃時卻又會將土地撥予發展商發展豪宅,於是我們就決定用一個好有趣的方法,將展覽包裝成豪宅feel,宣傳片及廣告都極像真,以諷刺這荒謬情況。」

阿山表示,取名「巧‧岸居」,除反映社會狀況外,亦是自我取笑一班人用兩個月時間做出一個連宣傳品都極認真的紙皮屋,不過有關展覽原來剛完結,她也指沒想到網上迴響這麼大。阿山正考慮能否重展。[4]



2016年事件[]

香港驚現強拆[]

2016年3月14日,上水古洞村發生民居遭強拆事件,現場至少4間鐵皮屋被摧毁,屋頂牆壁塌下,滿是頽垣敗瓦。其中一位痛失家園的戶主黃先生稱,1994年有地產商指他們霸佔土地,揚言入稟控告,目前剩下6戶人家。曾有人到村內稱要收地及詢問價格,但未與村民達成任何協議。當天早上7時許,村民指至少3架挖泥車突然將鐵皮屋及貨倉移為平地,家園頓成廢墟。

古洞民居被強拆,由富豪李兆基掌舵,在區內擁有超過20萬呎地並有意發展的恒基地產,指被拆的建築不屬恒基所持土地上。不過《蘋果日報》翻查地段資料,發現被拆的建築中有超過2,000呎範圍位於恒地的地皮內。有報導指鐵屋被拆,村民被迫遷,變相為富豪李兆基掌舵的恒地掃除了近9,000呎的發展障礙。

事件發生後,網民皆驚訝在大陸才會發生的強拆,竟出現在香港境內。《蘋果日報》fb專頁留言指:「出去食個早餐,之後間屋就被夷為平地…這不是中國新聞,這是香港新聞。嗯,也許根本已經沒有分別。」。[5]

隨後恒地發言人確認,其中一名受害者的寮屋,部分範圍跨越地界「踏正」在恒地持有的毗連地段上,並指初步發現,該挖泥機是由恒地地段上駛往拆屋範圍。發言人強調,事件與恒地完全無關,稱不認識清拆人以及旁邊地段業主的身分。發言人又指,恒地與黃生一樣同屬受害者,指不認同「強拆」的做法,將會聯同黃生一起報警。網民對其言論並不採信,怒斥賊喊捉賊,有網民留言說:「睇cctvb膠劇都識啦,財主佬會自己出手咁硬膠?揸鏟泥車個啲可能已經收埋安家費,坐緊洗頭艇去梳乎緊啦!」[6]

銀杏館遭迫遷[]

2016年6月28日,一直協助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在fb專頁發圖,表示於荔枝角饒宗頤文化館開設的銀杏館,在三年合約屆滿前被通知要遷離,餐廳原址轉由餐飲大集團經營,市民為此紛紛留言,指責經營饒宗頤文化館的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過橋抽板。

根據銀杏館引述,中華文化促進中心2013年以大家同是「非牟利機構」、「社企」、「支持長者就業」為由,邀請銀杏館進駐荔枝角山邊的饒宗頤文化館。當時饒宗頤文化館門可羅雀,銀杏館經營慘淡,甚至要自行倒貼賠上六位數的金額經營。

經過兩年多經營,銀杏館業績不但有起色,吸引各界人士光顧,亦協助五十多名長者在銀杏館工作,自食其力,但將近三年合約期滿之時,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通知銀杏館,十月餐廳合約會批給一個餐飲大集團經營,令銀杏館多年心血付諸東流。

不少人為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決定感到憤怒,指責當初只為增加人流利用銀杏館,此舉屬「過橋抽板」,「發揚中華無良文化」,表示除了會杯葛饒宗頤文化館,亦會杯葛相關的餐飲大集團,有人認為這顯示社會政策出問題,社企「如果缺乏政策上的支持與配合,那能持續」。[7]

網媒很快起底,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著名作家查良鏞(金庸)均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名譽會長,而現任理事會主席則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則是副主席之一。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好心人湯先生於fb留言,指其父親於灣仔銅鑼灣一帶,擁有一個4500呎舖位,願意租予銀杏館作餐廳用途,租期及租金可作彈性安排。短短十多小時,有關留言而有過千網民讚好。有網民留言大讚:「樓主善有善報!這世代,好人已不多了」,亦有網民希望饒館搬遷成功。後來傳媒查得,這位好心人原來就是股壇名人湯文亮的兒子。[8]

註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