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或段落需要相關專門人士參與編輯。 請幫助我們尋找適合的人士。有關細節詳情等請參閱討論頁。 |
域名(Domain Name),是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電腦或電腦群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標識計算機的電子方位(有時也指地理位置)。
概論[]
在互聯網上,每台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或群組(如使用NAT技術)都擁有各自的IP地址,不過由於IP地址只是一堆數字,如111.111.111.111,雖然部份數字簡單易記,但大部份的號碼都是難以記下,所以出現了以英文字詞為名的域名,用以代替難記的IP地址。而域名其實是DNS中的用來表示電腦的名稱,而DNS最早於1983年出現,因此要了解域名的原理,可以先從DNS著手。
在DNS中,會首先按照國家、地區及網頁性質分成多個不同的域,每個域之下還會再分成多個子域,子域再繼續延伸更多子域,然後再將電腦按照上述的條件放置到適當的域之中,由此每台電腦都會擁有由多個域名所組成的名稱,而域與域之間會使用「.」來分開,例如evchk.wikia.com,這個域名就包括了三個域,頂級域為.com,次級域.wikia及三級域evchk,按此推論,再次一級就是四級域名,例如iask.sina.com.cn。但要注意,www.gov.hk中只有兩個域,因為www不是域名,只是對應了該域名使用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服務,頂級是.hk,二級是.gov。
大致上除了頂級域名基於電腦的性質或地理位置的原因而無法自行決定外,基本上二級或以下的域名都可以自行決定,一般公司都會採用自家的英文名或英文組合作為二級或以下的域名,例如︰Google就以google作為二級域名,heisshit.com就以heisshit作次級域名(拆開便是He is shit)等,所以不時會出現一些古怪或有趣的域名。因此,良好的域名除了易記,更可以影響到外界對網站的第一印象,許多搜尋器、廣告、網絡建設等都會因應域名來進行針對性的策略分配,所以可將域名視為無形資產。
另外,域名的註冊是先到先得,而不同的地方,域名的註冊費用都有不同,不過一般來說普通的域名註冊費用不高,按年收費都不過是數十至數千元計,因此出現了一些立心不良的人搶先註冊,這種行為是為域名搶註。例如搶註了某些知名公司的同名域名,到該些公司在註冊時才發現其所想註冊的域名已遭搶註,迫使該些公司需要向該些人以高價(通常以萬計)購買域名;或者搶註一些帶有象徵意義或意頭好、吉利的域名,然後以高價向他人出售,造成炒風。
在香港的情況[]
域名在香港非常普遍,香港有不少提供伺服器托管、域名註冊等互聯網服務的公司,而許多公司、機構或組織在設立網站時都會採用具有意義的域名,以代替伺服器的IP地址,由是許多市民都是記下公司網站的域名而不是網站的IP。而且域名的用途不單能作為網站伺服器的名稱,還可以用於電郵伺服器之上,因此網民在使用電郵及瀏覽網頁的時候,就已經用上了域名,域名其實已經融入了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中。
相關事件[]
中文域名[]
2009年10月30日,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決定,批准使用拉丁字母以外的字符作為域名,並預計於2010年,出現包括中文在內的域名。
搶註事件[]
由於域名是採取「先申請、先註冊、先使用」的先到先得原則進行註冊的,因此經常出現搶註的情況︰
- 台灣有公司提供「幫助您註冊您想要但卻已經註冊的網址」的搶註服務,每個成功搶註的域名收費是新台幣5000元(約港幣1450元)[1];
- 中國經常出現搶註的情況,自ICANN容許以中文為域名後,不少大型的中國公司及企業都第一時間搶註了「.中國」,同時亦有很多人搶註「.中國」的域名以求高價售出;亦有不少知名人士的名稱遭到搶註,包括劉德華、周杰倫等名人[2][3];
- 不少名人的名字,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被部份商人、公司或小市民率先搶註,如中國文學家魯迅就被不良商人以「魯迅.cn」搶註,該名商人被魯迅之子入稟控告[4],以李嘉誠為名的「李嘉誠.中國」、「李嘉誠.公司」等的域名均遭人搶註[5]。
相關條目[]
註解
- ↑ 群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址搶註新方案
- ↑ 和訊科技︰.中國域名遭瘋狂搶註 專家稱炒域名將血本無歸,2011年11月8日
- ↑ 域名客︰「.中國」開始申請 劉德華周杰倫域名遭搶註,2009年11月20日
- ↑ 域名客︰魯迅之子控搶註案開審
- ↑ 新浪新聞︰內地早推中文域名 李嘉誠被搶閘註冊,2009年10月31日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