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Advertisement

好人Nice Guy,或作Good man),港台術語,意思是指「對一個心儀對象付出心力但被拒絕的人」,帶有少許反諷意味。

定義[]

好人之定義有下列幾項,由廣至狹列出:

  • 泛指觀音兵,尤其是在台灣地區;
  • 中義是指求愛失敗者,向心儀對象表白後遭到拒絕的人;
  • 狹指對心儀對象盡心盡力地付出一切,最終卻換來被拒絕的人。

網絡上多指狹義,兩義之間最重點的分別是狹義所指的求愛失敗者通常會為自己所喜歡的人做到最好,默默付出一切,不過到頭來卻遭到拒絕,得不到任何回報,帶一點諷刺的味道。至於默默為心儀對象付出心力,但從不敢表白的人士,也有網民將之歸納為好人。好人一詞皆可用於男或女之上,但以男性居多。

好人與觀音兵[]

好人和觀音兵在特質上有相近的地方,都甘願為自己喜歡的對象付出心機和努力,不過當中最大的分別是在於︰「有沒有向心愛的人表白過,而且失敗」。在這個前提下,觀音兵是有機會「進化」為好人,只要有向心儀的對象表白過但失敗,就會從觀音兵的身份「進化」為好人身份。

不過在台灣,好人的泛義等同於觀音兵,所以容易令人混淆。

起源[]

「好人」一詞源自於1990年代以後在等地的網路中發展出來的「好人文化」,不過「好人文化」其實是在互聯網盛行前已經出現的男女感情問題,這種從男女交往中衍生出來的問題在互聯網興起後被提到大眾層面上。

「好人文化」,起源於男性向女性表白時,女性常以「你真是個好人,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女孩子」、「雖然你人真的很好,但是我們……」這樣的藉口而拒絕男性的追求,這種在求偶過程中常見的場面便成為了「好人文化」,在這種文化中,求愛失敗者便被冠以「好人」這一個稱號,其後更衍生出「好人向心儀女性表白必定失敗」的說法。及後互聯網盛行,許多人將個人感情問題放之網上並向其他網民求教,「好人文化」便漸為大眾所注目,從此「好人」被附和成「為心儀對象默默付出但被拒絕交往的人」。及後衍生出「好人卡」此一名詞,「被派好人卡(又稱發卡)」、「收好人卡」即被女性以「好人」為藉口拒絕,更延伸出「求愛被拒」之義。

好人文化也與古代諺語:「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精神一脈相承。

成因[]

心理方面[]

心理因素是最主要影響「好人」出現的原因。部份人士可能因缺乏自信、反應過敏,甚至是戀愛經驗不足,而在求愛過程中無法突出自己的優點,或者錯過了許多大好時機。部份網民認為,「好人」的缺點就是不懂得表達自己,只知道為對方付出一切,對方便會感激而作出回報,然而事實上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就害苦了許多求愛人士。

網民認為,因經驗不足、反應過敏或判斷出錯,部份人會將朋友與朋友之間的互動,看成是愛情的先兆,將純粹友善的舉動當作成愛情上的好感,把朋友當了是情人,更延伸出無窮的幻想,尤其是男性為甚[1]。然而亦有網民認為,任何一方不應該存有取甜頭或利用別人的心態,或者享受被愛護或被追求的感覺而去刻意製造更多誤會,直接造成「好人」的出現[2]。有網民亦認為,好人的出現是性格上的缺憾,就是因為不懂得愛情、不懂人情細故、不懂與人相處或不懂改變自私等,所以無論有沒有拍過或拍過多少次拖,始終都是好人一個,被人認為不是一個適合拍拖的對象。還有網民認為,女性多數會選擇令自己心動或有感覺的對象,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任憑好人如何努力也難以得到芳心;相反,男性較著重外觀而慢慢選擇。

另外,許多人都認為「好人」的性格多是沉悶、木訥及缺乏新意,甚至對好人那種死心塌地的痴戀沒有半點憐惜,因而視和他們交往為畏途。[3]不少人認為好人太「垂手可得」,沒有挑戰性。相反,人們都是喜歡向難度挑戰,征服才能擁有成就感或優越感︰對女性來說,令一個浪子對自己從一而終,能成為他最後一個女人,更有成功感;對男性來說,從不珍惜或稀罕太易得到的愛情,因為沒有半點成就感,故許多男性喜歡向難度挑戰。因此,很多人在受盡愛情創傷後,才考慮接受「好人」。好人有可能要接受一個離過婚或者帶著孩子的異性,成為自己另一半,甚至在婚後,當自己的另一半出軌,都只能選擇啞忍,出軌的另一半亦認為自己的伴侶會原諒自己。

網上常常流傳好人丈夫戴綠帽的故事,令好人們對婚姻視為畏途。

生理方面[]

所謂「好人」是泛指表白失敗者,所以即使在身體機能及外表儀容等各項生理條件都正常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成為「好人」,部份人有可能在擇偶時可能會以貌取人、身高作標準或年齡設上限等因素而導致「好人」的出現,但生理條件優良的人仍有機會成為「好人」,所以生理因素對「好人」的出現沒有必然的影響。

不過在現世代提倡優生論的情況下,生理或外在條件較差的人士在求偶的過程中理論上會較弱勢,較易成為「好人」。

社會環境方面[]

古代風氣保守,所以男親女愛從來都只是一種避而不談的禁忌,有的只是盲婚啞嫁,在拒絕或答應的權利都失去的情況下,不由雙方不肯。隨著社會風氣漸趨西化,愛情不再難以啟齒,自由追求真愛成為了人的權利,每個人也有選擇權。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在追求心儀對象的同時,亦會拒絕一些不是心中所求的人的追求,「好人」由此而生。

經濟方面[]

一般來說,經濟並不是造成「好人」出現的主因,因為即使是富有人家的子弟,亦有可能成為「好人」。不過隨著社會上出現了拜金主義,各種擁有不良特質的港女在擇偶的時候,多數都會視乎對方的家底及財富才決定是否進行交往,所以經濟能力的強弱會對一個人會否成為「好人」帶來間接的影響,經濟能力較弱可能會削弱了部份人在求偶時的成功率。

好人、毒男與電車男[]

參見:毒男電車男

好人的形成與毒男電車男的出現有間接關係。毒男及電車男的主要缺點在於性格上的不主動,雖然好人不一定是毒男,毒男不一定是好人,但部份好人在心理、性格及生理等方面有相似,所以擁有毒男和電車男屬性的人會增加了成為好人的機率。

例子[]

電視劇內的「好人」[]

很多香港電視劇經常安排「好人」角色,一直對心儀對象傾盡心力關懷,這些「好人」角色通常最終都會贏得美人歸,亦有失敗的個案。不過在現實中成功的比率是很低的。

較經典的有《新紮師兄》系列,呂方飾演的高魯泉,他的心儀對象為劉嘉玲,但女方情傾劉青雲、孫明光後,對他仍不屑一顧。最終他要追隨女方移民去繼續追求對方。另外《義不容情》的丁有健(黃日華飾),他情傾表妹(周海媚飾),卻眼看她情傾自己心術不正的弟弟丁有康(溫兆倫飾),而毫無辦法。

有趣的是,連四大王王之一的黎明,成名前也飾演過好人角色。他在《飛躍霓裳》中,飾演暗戀女主角羅慧娟的角色關學文;而羅慧娟卻一直只當他是「好人」大哥哥。直到羅慧娟和型男時裝設計師任達華反目,結局中才暗示黎明有機會和羅慧娟發展。而黎明走紅後,在電視劇及電影中多飾演浪子性格的角色,而和「好人」永別了。

近年較著目的好人角色為《溏心風暴》中,陳豪飾演的「得得地」。另外《珠光寶氣》中,王喜飾演對蔡少芬情深一往的角色。即使蔡少芬飾演的角色先後結了兩次婚,而他最後弄至自己盲了雙眼仍無悔,是經典的好人角色。

還有,好人不分男女,2011年無綫電視劇集《團圓》中,由梁靖琪飾演的何家滿,喜歡自己的表哥而作默默付出,在得知表哥喜歡的人不是自己後,仍為幫助表哥追求別的女孩而親自下廚,都是典型的女性好人。

由此可見,電視劇對推動好人文化可謂不遺餘力。不過當中的好人,其實只是觀音兵的代名詞。

現實例子[]

藝人及民運人士岑建勳,曾經經歷和劉天蘭及謝寧的兩段婚姻,最後都是離異收場。謝寧和他離婚後,更極速和無綫電視攝影部主管王德偉再婚。而巧合的是,兩位前妻對岑建勳的人品都是有讚無彈。謝寧坦言說,「作為一個老公,他是很高分的」。[4]

面對前妻們的讚譽,岑建勳顯得很難堪,他直言:「她們越是誇我,就越顯得我其實不懂愛情。」

影響[]

負面族群[]

好人的出現,同時意味著中女一類的單身人士越來越多,兩者相輔相成。此外,在別人眼中,許多好人背後的求愛失敗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是難免會被他人標籤為毒男宅男觀音兵,由此不少網民對好人有如驚弓之鳥,深怕自己成為好人的一員。然而現實如此,許多良好的優點卻不能成為求偶的優先條件,因而容易令人出現心理扭曲,甚至自暴自棄。網民在逃避成為好人的同時,刻意表現出壞人的氣質,更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解,甚至乎在不知不覺間令自己成為好人[5]

心理打擊[]

部份好人在求愛失敗後無法再振作起來,心理上出現嚴重陰影,情緒大受打擊,從此對愛情產生恐懼。但這些人一方面對愛情害怕,一方面對愛情憧憬,形成人格扭曲,甚至寄情於網上戀情,或若即若離的曖昧感覺。某程度上,部份出現在網絡上的中女狗公觀音兵毒男可能因為上述原因而借網絡消愁,因而令網絡充滿更多虛情假意、不和諧及不安感。

衍生創作[]

文藝創作[]

許多文藝創作者都以「好人」作題材,寫文章、作曲填詞等各項文藝創作相繼出現,例如香港流行歌手側田的《好人》一曲就表達了類似「好人」的一種無奈。

Cap圖及改圖[]

潮文[]

一篇名為好人的成長歷程的網路文章,在網上流傳轉載已久,道盡了好人們的悲哀。[6]

十歲以前,就不說了,無非是淘氣和不懂事。
十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對女孩有好感,但是那時候他離女孩遠遠的,並且以討厭女孩自居,生怕被同伴嘲笑。
十五歲的時候,聽到大人們說某某男人好花,把女朋友甩了,女孩自殺了。他覺得這人真狠毒,自己將來一定要做個痴情的男人,一定要一生只愛一個人。
十六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但是他不敢和她說。仍然和往常一樣,髒兮兮的在灰土飛揚的操場上踢球。只在女孩走出校門的時候,躲在二層的窗戶上看她的背影,他覺得她一定是個天使。
十七歲的時候,有個女孩喜歡上了他,但是他離她很遠,他心裡面只有自己愛的那個女孩,他覺得看別的女孩都是對她的不忠。
十八歲的時候,看了一個MTV,感動得想哭,他想,如果自己的女孩失去了雙眼,他一定會像男主角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眼睛給她,讓她能看到光明。
十九歲的時候,考上大學。終於和自己暗戀的女孩分別,坐火車去學校的時候,感覺自己離她越來越遠,心像被掏空了一樣。還在想自己一定不會忘記她,等到自己成功以後一定要去找她。
二十歲的時候,聽到有人講黃色笑話,覺得這人真可恥。
二十一歲的時候,她的回信中告訴他,自己有了男朋友。偷偷的哭了一個晚上。
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向一個女孩表白,女孩說「你是個好人,可是我還小。」他想,我的確是個好人,他說「沒關系,我可以等你。」心想「我不會像那些花心的人一樣,三年五年我也能等。」
二十三歲的時候,說自己還小的女孩和一個帥哥戀愛了。他很納悶,長大原來可以這樣快。
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又向一個女孩表白,女孩說「你是個好人,可是我並不適合你。」他納悶很久,我是好人你怎麼還不適合我呢?
二十五歲的時候,他又追求一個女孩,女孩接受了他。他開始很幸福的為未來拼搏,他想「一時的開心只是暫時的,只有努力拼搏,他和她才能有快樂的未來。」 但是,半年以後,女孩和他分手了。 只是因為另外一個男孩會說讓她開心的話。女孩說「你是個好人,是我對不起你。」他似乎明白問題所在,他是個好人。
二十六歲的時候,他開始墮落,交網友。打扮得時尚而酷,而且漸漸的學習著討好女孩的話。不久,他有了個女朋友,雖然他對她也很好,可是,他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愛她。
二十七歲的時候,他和女孩分手了。他對女孩說「你是個好女孩,是我對不起你。」
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嘗試了一夜情,發現別人能做的,自己也一樣。
二十九歲的時候,他學會了講黃色笑話,並且以看旁邊的女孩子臉紅為樂趣。
三十歲的時候,他忽然發現自己變得很有能力追求到女孩,但是卻沒有了愛的能力。
於是他在自己部落格上寫下了如下的話︰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想做一個感情專一的好男人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看女孩子都是看臉而不是胸部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不會講黃色笑話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渴望愛一個人直到永遠的。
只是,沒有任何女孩愛這樣的男孩,她們覺得這樣的男孩太幼稚,太古板,沒有情趣。
於是男孩開始改變,變成女孩喜歡的那種,嘴角掛著壞壞的笑玩世不恭或者幽默,開始學會說甜言蜜語而不是心裡想說的話。
開始學會假裝關心,學會給女孩送小飾物討好她,學會如何追求,如何把握愛情。
或者看破紅塵,遊戲人間情場,成為女人很恨的那種男人。
他們可以很容易俘獲女孩子的心,但是他們也會在黑的夜裡叼著煙流淚。
心裡有愛的時候,沒有女孩;有了女孩,卻永遠沒有了愛的感覺。
在聽到女人抱怨世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他們不會再去努力做個好男人,只是不發一語微笑著擦肩而過

除了上述的好人潮文外,高登經常流傳著許多以好人為題或類似好人經歷的潮文︰

註解

相關條目[]

外部參考[]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