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不愛黨 ,即黨不等於國家,所以愛國不等於愛黨,這是近代社會的一個基本常識。很多香港人也指愛中國不等於愛共產黨,愛國包括愛中國人,愛整個中華民族,與愛共產黨完全不同。
定義[]
近代史上,梁啟超是第一個提出愛國主義的思想主張,他在1899年2月(清末光緒年間)發表了長文《愛國論》。該文是近代討論愛國的第一篇文章。梁啟超的主要觀點為以下幾點:
- 一,愛國不等同愛朝廷(用現代話語就是:愛國不等同愛黨)
- 二,朝廷必須正式成立(用現代話語就是:執政黨執政必須有合法性)
- 三,正朝廷乃所以愛國(用現代話語就是:批評執政黨是為了愛國)
- 四,唯其愛國,故人民有權更換執政黨,包括採用流血方式
- 五,愛國必須先興民權
- 六,由於愛國必須先興民權,故為了愛國,必須討伐專制[1]
例子[]
- 美國的共和黨下台,民主黨上台了,然而美國還是美利堅合眾國,並沒有時光逆轉又重新成為英國的北美殖民地。
-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舉行民主選舉,結果當政多年的國民黨落選了,在野的民進黨上台執政,然而台灣還是中華民國的台灣。[2]
香港處境[]
香港回歸初期泛民當道,大中華主義仍然盛行,「愛國不愛黨」的主義大有市場。但在曾蔭權執政後期,中港衝突日增;2012年梁振英上台後雙方關係更日益惡化,本土主義抬頭,於網上主張中港分割,「愛國不愛黨」主義亦為一些網民所非議。[3]
相關條目[]
註解
- ↑ 愛國豈能等同愛黨?,2014年1月23日
- ↑ 不愛黨,才愛國──駁黨媒奇文《必須抵制把愛國、愛黨對立起來》,2014年9月16日
- ↑ 每日一膠.荒謬的香港:教我如何愛國不愛黨?,2013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