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切榨」事件,又名「四八事變」,源於2005年4月8日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簡稱: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簡稱:中化)試卷一(乙)閱讀理解試卷中。
於當日中化考試後「攪切榨」事件迅即成為香港預科學生及預科教師熱門討論之話題,在網上更廣泛流傳。經過網上演變後,「攪切榨」一詞迅即變為香港學生的潮流用語。
「攪切榨」事件標記著香港公開考試正式走向啟發化及推敲化,不再要學生死記硬背。為著未來香港「334學制」打響頭炮,「334學制」以啟發學生潛能為本位。
可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負責公開考試的機構)在無聲無色下改變該卷的考試模式,讓該屆考生招架不住。由六篇組成的速度閱讀,突然改成三篇組成精讀。原是考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頓時改變為精讀考學生的推敲能力。學生過往平日的訓練均以速度閱讀為本,使該屆考生在沒有準備下應考。讓人有將該屆考生當作「白老鼠實驗」感覺。在香港報章亦有廣泛報導。(詳見附加資料)
在香港學生中亦廣泛流傳一首改篇的廣東流行曲「攪切榨」(詳見附加資料),諷刺該局當該屆考生如白老鼠。同時網絡上亦流傳多首以攪切榨考試局為題的改篇流行曲及古文。(詳見附加資料)
用語解釋[]
2005年潮流用語,為語氣助詞、形容詞、代名詞、動詞。含有極度咒罵,人身攻擊的成分。
Strictly speaking , this is a combination of vast range of feelings including the awful,depressed,angry,rotten and ugly as well as cunning ,all of which are especially useful for describing someone 's impression to the worst thing in the world.The best example is the HKEAA.
試卷中的意思要等待評分準則公佈才知。
用語出處[]
原載於高考中化試卷一(乙)第一篇的試題中:「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一句中,「攪」、「切」、「榨」三字的意思是甚麼?
原句出自董橋所寫的散文〈中年是下午茶〉。
其後不斷在網上流傳土註解釋,先將考評局,先攪,後切,再榨。 意解考評局將2005年高考考生當成白老鼠試驗新款出題形式,引起不少考生抗議,考生恨不得將考評局「攪切榨」。
用語例子[]
- 攪切榨!份卷咁難o既? (表達忿怒的意思)
- 到底應該怎樣做這個攪切榨? (表達一件困難,而看似毫無準則的工作)
- 攪切榨!考評局專攪屎棍,切家長期望,榨學生信心,今獲真係攪切榨啦! (前者表達忿怒的意思、後者表達困惑無助之感)
- 邊個攪切榨出卷o既?俾我找到佢呢個攪切榨,我一定攪切榨佢!(前中者表達對人忿怒的意思、後者表達以憤怒的手段報復)
- 攪切榨,將考試制度「攪」到亂Q曬,「切」題「切」到冇曬譜,今鋪D考生個個「榨」曬流灘! (表達忿怒的意思)
- 閱讀理老解咩…攪切榨!(表達忿怒的意思)
- 信唔信我攪切榨你ar o拿!(作動詞用,表示傷害對方的意思)
- 考試局,好鬼奸;攪切榨,玩學生;俾人"班",唔扺爭;做大學生,可以慳返!(表達忿怒的打油詩)
附加資料[]
改篇歌曲[]
攪切榨 (原作:吳浩康-洗剪吹)[]
歌手:全港高考生 | 作曲:考評局 填詞:全港高考生 | 編曲:考評局 |
UE不如中化(原曲: 楊千嬅-長信不如短訊)[]
歌手:考生們 作曲:J.Chien 填詞:流星月 編曲:T.Lo |
<<叮噹>>改編[]
第一版
|
我叫你攪切搾 (原曲:謝霆鋒-玉蝴蝶)[]
明明作過也會做錯 民謠也會帶我懼怕 原來轉了國語粵語 同樣都炒中化 |
高考Fake人 (原曲:李克勤-空中飛人)[]
磨練p.p.絕技 從沒丁點乏味 當可唸到 比CE升grade
只得我肯 沿路去搏A 不怕死 |
最後xx (原曲: 容祖兒-最後勝利)[]
作曲 AL Pure 考生 作詞 AL Pure 考生 編曲 考評局 監制 考評局 |
絕望 (原曲: 陳慧琳-希望)[]
看張cert 多U到 未敢看 看一生 萬里路 路遙漫漫 看溫書 的進度 慢到痴肺 你都知 我都知 冇得倖免 |
一切離譜 (原曲: 陳奕迅-一切還好)[]
轉眼間 又四月了 便大穫整整三十數天 溫過書 難免被跣 入大學的光景真像昨天 其實我們只想考得好 入到U更好 |
無間讀 (原曲: 劉德華, 梁朝偉-無間道)[]
原網址: http://forum.showhappy.net/index.php?showtopic=22348
|
小心,恐怖... (原曲: 方力申,鄧麗欣-好心好報)[]
主唱:高考生+考評局
|
考試人 (原曲: 古巨基-傷追人)[]
曲 : 側田 (on your mark) 詞 : Robbie |
LonelyPlanet@禮堂大爆炸改編歌詞集[]
改篇古文[]
新聞[]
- 以下轉載了香港蘋果日報2005年4月10日的新聞一則:
【本報訊】高級程度會考首個主科出爐即有考生投訴,指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的內容有「洗腦」之嫌,向學生灌輸何謂煽惑者、誰是民主派的觀念。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楊森表示,公開試不宜考政治敏感題目,因政治立場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也令人質疑當局的評分標準。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試在上周六進行。本報昨日接獲投訴,指聆聽卷由問答題或填表改為「剔格仔」,要求考生判斷聆聽的內容是否正確。有考生批評該卷的內容主觀,存有灰色地帶,企圖向考生灌輸政治意識。 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 本報昨日翻聽聲帶,其中一段主持人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指的是「有人在公共事務上,先盡量討好民眾,利用佢情緒煽風點火、蒙蔽歪曲,攻擊同自己唔同意見,以達到個人目標」,又強調民主要包含冷靜、理性的討論,如像某些煽惑者,只順群眾情緒推波助瀾,美其名尊重民意,但實際上助長偏見、走向極端,會出現偏差。 此外,亦有考生投訴同科的閱讀理解一卷,由速讀轉為精讀,由過往六篇文章改為三篇,例如其中一條題目「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要求學生寫出「攪」、「切」、「榨」三字的意思,令人摸不頭腦。 考評局發言人昨回應指,聆聽理解試改變形式,是為免學生進行機械式操練,該局昨日未能就該卷的內容作出回應。至於閱讀理解的篇章數目及發問形式一直未有規定,所以不能指為突然更改。 |
- 以下轉載了香港東方日報2005年4月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生投訴改評核方式
【本報訊】有高級程度會考考生投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過往考填充題改為考問答題,閱讀理解篇章由六篇減為三篇,影響考生表現。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言人否認今年有更改高考文化科應考模式,局方從未硬性定明該卷應考篇章數目,亦未有規定不能以問答題方式評核。 有考生向本報投訴指,考評局在上周五開考的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理解試卷突更改考問形式,由以往多為填充題,改為今年以問答題為主,閱讀理解篇章由六篇縮減為三篇,又不能如以往可從四條問題選答一題。考生質疑臨場改變應考模式,令考生措手不及。 另外,對於有考生向傳媒投訴指在該科上周六的聆聽理解試中,要求考生判斷聆聽內容是否正確,當中涉及政治意識題目,被指是向考生洗腦,考評局昨回應說,只要求考生判斷聆聽內容中有否談及某些題目,並非要求考生就題目作價值判斷,故沒有洗腦的問題。 |
- 以下轉載了香港太陽報2005年4月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中文科被投訴不公
【本報訊】繼日前有高級程度會考生投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卷一內含有政治敏感的內容後,昨再有考生投訴該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過往考填充題改為考問答題,閱讀理解篇章亦由六篇減為三篇,影響考生表現。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言人否認今年有更改高考中文科的應考模式,局方從未硬性定明該卷的應考篇章數目,故並不存在任何不公平。 措手不及影響表現 部分高考生向本報投訴,指考評局在未有知會考生的情況下,在上周五開考的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理解試卷,更改一貫的考問形式,由以往多項填充題,改為今年以問答題為主,閱讀理解篇章亦由以往六篇縮減為三篇,此外又不能如以往可四條問題選答一題。考生質疑臨場改變應考模式,令考生措手不及,影響表現。 考評局學科部副總監黃兆生解釋,令學生誤解為涉及政治敏感內容乃出於聆聽理解卷一內醫生們的對話,透過他們對歷史人物、情景的討論,如王莽、希特拉等,利用多項選擇題的形式,以評估學生的聆聽理解能力。至於閱讀理解卷一由過往六至八篇改為三篇,黃指其篇章數目及問題形式一向未有規定,最重要是文章能否達到課程評核目標。 |
- 以下轉載了香港蘋果日報2005年4月12日的新聞一則:
考評局否認「政治洗腦」
【本報訊】本報早前接獲應屆高考生投訴,指上周進行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及聆聽理解兩卷的形式「三百六十度大變身」,令學生無法適應,而聆聽測試的內容更有「政治洗腦」之嫌。考試及評核局昨回應,強調兩卷的形式沒有規限,而聆聽理解只是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灌輸政治觀念。教協前會長司徒華狠批評考評局將政治帶入考試「非常非常之嚴重」,要求局方盡快公開該卷的內容。 在高考生的討論網頁,大批網友指考評局「玩」兼「兒戲」,閱讀理解中所謂「速讀」實際上是「速毒」,要求學生在「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一句中,寫出「攪」、「切」、「榨」三字的意思,令人不明所以,三字現時已成學生間揶揄的口頭禪。 對於聆聽理解聲帶提及「煽惑者」的看法,司徒華指考評局已有預設立場,「好多都同生活有關,點解一定要講政治呢?如果講釋法咪好大件事!」 |
- 以下轉載了香港經濟日報2005年4月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試題 被抨「政治洗腦」
【本報訊】高級程度考試開始,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遭考生投訴,試題是「政治洗腦」,不過,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表示,試題不是要求考生的觀念,而是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 考評局:考學生理解能力 考評局又指出,試題由大專院校及中學有關學科的教師擬寫及審題,確保試題適合中七學生回答,「考核學生能否閱讀文字背後的意思。」 昨日一份報章報道,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題目,其中一段是主持人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指的是「有人在公共事務上,先盡量討好民眾,利用佢情緒煽風點火、蒙蔽歪曲,攻擊同自己唔同意見,以達到個人目標。」 文化科聆聽題 提「煽惑者」 考評局學術部學科部副總監王兆生稱,有關聆聽題是有數個人表達不同觀點,其中一人是黃先生,他說到王莽、希特拉和周公,指首兩個人是煽惑者,其後有三條問題問黃先生的意思:(一)政治人物容易引起非議,做政治人物要準備受批評;(二)要正確評價政治人物不容易,一時之間是非難定;(三)政治人物常有共通處,古今中外皆然。考生則從四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錯誤、部分正確和部分錯誤。 王兆生表示,試題已清楚說出是要求考生評論黃先生說話的意思,不是表達個人意見或觀念;又指去年起該科已採用選擇題。 |
- 以下轉載了明報2005年4月19日的新聞一則:
【明報專訊】有高考生不滿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理解試卷的題目形式,和往年不同,遂改編流行歌詞及古文,填上學生的批評用語「攪切榨」入歌詞,諷剌考試及評核局突然改變考試形式,當學生是「白老鼠」。
不滿中化科突改考試形式 有學生設立網頁批評中化閱讀理解試題由過去幾年一直用多篇速讀文章,今年突改用3篇精讀,又將填充題改為考問答題。 網頁內又以該卷試題中「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每句頭一個字「攪切榨」,作為責罵考評局的集體用語。並改編多首流行曲及兒歌,如﹕《空中飛人》、《叮噹》及炙手可熱的大長今主題曲《希望》等,諷刺試卷令考生無所適從。 資深中文科教師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黃鳳意稱,考評局並無違反規定,只是該卷過往6年一直採用多篇速讀,而且篇章數目愈來愈多,學生誤以為是一貫考卷模式,今年突減至3篇,難免措手不及。她寄語學生「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不因一科失手而影響其他科。 考評局發言人表示,今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考試模式並沒有改變,局方從未規定該卷的應考篇章數目及問題形式。該科於2004年的日校考生人數達27,358人。
【明報專訊】●《絕望》(改編自陳慧琳《希望》) ●《高考Fake人》(改編自﹕李克勤《空中飛人》) ●《多啦A夢》(叮噹)改編 資料來源﹕http://mathsking.net/fun/2005clc.htm#example |
「攪、切、榨」正解[]
攪:本指做一件事,或是干擾的意思,有攪亂或攪擾。在文中「攪一杯往事」意思是,從茶裏重拾一些往事但往事模糊,不能具體,像水一樣難以勾勒,所以用「一杯」作量詞。
切:本意是把東西用刀分開,可以作切開、切斷。文中「切一塊鄉愁」是茶勾起了對故鄉的思念,難以割斷,感情深刻, 是以用「一塊」作量詞。
榨:榨可解作食物被丟棄的殘餘物,或榨取。「榨幾滴希望」,是說明了茶的特性:苦盡甘來。在人生的谷底,只要捱過 了便可享受成果,但必須在混亂和苦惱中細心發掘和尋找,所以文中用「榨」。希望往往不止一個,好像晨曦,是從四方 八面而來的,縱使很少,但亦令人振奮,所以文中用「幾滴」作量詞。
攪切榨與維基百科[]
早於攪切榨風波發生後不久,已有人將風波編寫成文章放在中文維基百科內,因為缺乏香港維基人關注,結果於2005年4月12日遭到刪除,幸好當中部份內容得以轉載到香港網絡大典。
至2008年,攪切榨的文章以「2005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爭議」的名義在中文維基百科重新記載,但仍遭到提交刪除,幸好在得到香港維基人關注下,投票結果是保留,而文章則得以恢復「攪切榨」之名。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