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或段落需要相關專門人士參與編輯。 請幫助我們尋找適合的人士。有關細節詳情等請參閱討論頁。 |
港童,又稱港孩,網絡術語,原意是指「香港的兒童」,在網上則指未能獨立、依賴性強、自我及未能承受壓力的兒童,於2007年已經出現,於2010年底開始流行。
定義[]
在網上,港童並不是指一般的香港兒童,而是指被父母過度溺愛寵縱的香港兒童。
港童自小受到家中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愛,把他們視為家中的公主或王子,情況有如溫室內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由於父母長輩的溺愛,造成這些港童「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無須經過努力便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有些父母的溺愛方式,更令部份港童以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會像他的雙親一樣,遷就他、愛護他,並以他為中心,無須表達自己便能得到一切,凡事皆有人為他解決。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令這些港童在長大後,缺乏了與外界溝通和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亦無法承受由外界給予的壓力以及不懂得為人設想。
然而港童是否只是香港的產物?其實父母溺愛子女,世界各地皆有,即使各地文化各有差異,只要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有問題,隨時都會出現與港童一樣性質的人。
起因[]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始,香港開始經濟起飛,發展迅速,人們為了糊口而努力賺錢養家,大部份普通家庭未有餘錢聘請家庭僱傭,小朋友沒有受到皇族式的服侍,電子通訊並不發達,加上當時大部份父母除了能提供子女的基本需要及基本起居外,就無暇給予其他物質上的滿足,所以較難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及資訊,小朋友必須靠自己努力,學會照顧及滿足自己,故小朋友較容易滿足及獨立,與父母的相處方式亦很簡單。而且許多家庭收入不多,物價膨脹,職位的學歷要求不高,很多子女都需要尋找兼職或提早離校賺錢養家,因此能夠提早適應社會。
但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許多家庭的收入已經大增,生活穩定,科技發展迅速,許多物質及資訊都可以容易購買或取得,因而有部份父母基於補償心態而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物無所缺,因此這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子女可以較容易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容易令他們以為無須努力便可以得到心中所想,亦無須提早出身養家,故投身社會遲;部份家庭可能因為時間問題或者過份擔心子女而聘請家庭傭工照顧子女,造成子女在生活上有所依賴;有一些父母沒有教導子女尊重他人,因而令子女不懂得為人設想;又有部份父母將管教的責任交給學校或傭工,認為「收得錢就應該教好孩子」,傭工又多「臣服」於小僱主而不敢言明,父母又不加管教,導致子女儼如小皇帝橫行無忌。至於學校方面,大多師生都因怕家長投訴,惹來麻煩,不敢向家長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他們管教子女的方式出現問題,導致校方難以代家長教導子女,繼而形成一種「凡事只要有父母出頭,犯了甚麼事也沒關係」的心態。加上大部分學校都充斥著港童,令子女認為自我中心,蠻不講理就是正確的社交技巧。
此外,港童的出現,部份成因可歸咎於現代兒童教育的提倡及改變及家長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部份家長聽從所謂的專家意見︰「不進行體罰」、「對待子女有如朋友對待」等這種無階級觀念的教育方式對其子女進行教育,然而卻從沒有想過,這種教育方法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1]。有網民慨嘆,「從前六七十年代的小朋友,誰人未經歷過被父母體罰的教育方式,還不是一樣健康地成長」,現代的專家卻提倡這種不分尊卑、受錯無罰的教育方式,只會令小朋友更有恃無恐、無法無天[2]。而家長的慣性和性格亦會深深影響到小朋友日後的性格,如果父母性格較為暴躁,或者言論用詞極為粗鄙,甚至經常動手動腳、自私自利,小朋友便有樣學樣。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小朋友很自然的以自我為中心,無法適應社會,又無法抵受外來社會所給予的壓力,無論是外在行為或內在心理,都變得不健全及成熟,自然出現種種惡習,形成港童。當然不是所有港童也是這種原因而造成,或者在這種環境下亦未必出現港童,必須視乎兒童的心態。
影響[]
由於港童的種種不良習慣及性格,他日港童長大後,很有可能出現眾多毛病。包括不尊重他人、自我中心等,形成一個個患有公主病或王子病的人,又或者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港女或港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協調,難以合作;自己的生活容易受到挫折,受挫後又難以復完;影響到下一代,自己的孩子有樣學樣,變成惡性循環,週而復始等等。由於港童的目中無人,長大後也有可能成為人見人憎的人,從而令社會充滿著不和諧及互不信任的氣氛。
特徵[]
- 社交能力低:不懂基本的用餐禮儀,有些甚至連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與尊重也不會;
- 乏生存技能︰不懂自己煮飯、洗澡、燒水,有些甚至連穿衣都不會;
- 依賴性強︰做任何事都依賴別人完成,或者需要有人陪伴或從旁協助;
- 要求多多︰想得到什麼,就要父母買什麼,但從不反省這些要求是否合理;
- 自我中心︰不懂與其他人溝通,任何事情都認為自己是最重要,不為別人設想;
- 自制能力低︰不懂得克制自己,容易暴怒,且不尊重他人。
社會評論[]
三低港童[]
2007年5月30日,《太陽報》報道,越來越多父母將照顧子女的責任交予家庭僱傭,由於很多傭工只懂「臣服」小僱主,加上父母未嚴加管教子女,導致出現一批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學習能力低的「3 Low港童」,不懂尊重他人,遇到不稱其心意時,更會大發雷霆。心理學家警告,若不矯正子女過錯,子女成長必受影響。
港孩抗逆力差[]
2011年1月26日的《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的新一代兒童受到雙親及家人的溺愛備而變得抗逆能力差。社會福利署在檢討由2006年至今的兒童死亡個分析時,發現在二百多個個案中有廿四個是由於家庭、感情及學業上受到挫折而自殺。社署委員指出,由於香港社會環境越來越多挑戰,父母溺愛子女而有機會令子女出現王子病或公主病,子女的抗逆能力從而變差,容易尋死。[3]
相關事件[]
要求港府包機接載回港[]
2010年底,一些在英國留學生因暴風雪而需在機場等候,未能於聖誕前回港渡假。他們抵港時刻薄且要求多多的言論,被認為是港童的典範。[4][5]
無禮對待長者[]
事件發生於2010年12月29日。一批中學生於石籬石排街公園排練街舞,期間有人將水洒在石春路上,兩位老人家表示不滿及責罵,雙方發生爭執,過程被拍下,並在網絡中傳播。影片中一名中學生無禮對待長者,婆婆就責罵該名學生無家教,其他學生則在旁取笑兩位長者,公公憤怒得粗口辱罵及想出手打該名學生,但被婆婆阻止,其他青年繼續取笑兩位長者。事件中的學生被網民口誅筆伐,事後上報。
大埔港童喪罵父親事件[]
2011年7月中,一名港童與父母到大埔超級城逛公司,其間疑因瑣事大發脾氣,即時在大庭廣眾之下,叉着腰喪罵父親。期間這名七歲小童更大叫報警及爆粗,有街坊把這場活劇拍下上載至YouTube。其後被《蘋果日報》發現,放在頭版報導。
港童睡港鐵地板[]
2012年1月底,有網民發表一個名為「香港的未來,香港人感動了」的帖子,內連一張三名小童躺在港鐵東鐵綫列車車廂中,十分寫意,引起網民議論紛紛。有網民以此與早前發生的內地童港鐵食麵罵戰事件相提並論,概嘆香港已經發展得大陸化。[6]
網民反應節錄: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香港已經是大陸化!」
- 有網民甚至形容三位小童為「十足野童」!
- 「未來主人翁……可惜!」
- 「果然係社會?……棟樑」
- 「捉佢哋父母罰吧」
- 但仍有網民相信:「香港是有希望的!」
- 「細路係咁㗎啦」
- 「以後……我們坐地鐵不怕沒位坐了!大家以後一上車全部睡在地上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無修養都唔係咁呀……小朋友嚟,一開門一腳踏落去點算?」
「拜年班」爭議[]
2014年1月中,facebook群組「磨菇媽媽育兒手冊」貼出一張宣傳單張,內容顯示有培訓機構開辦「好口才工作坊」,以幼稚園及小學學生為對象,教導小朋友拜年恭賀語句、基本禮儀、理財觀念及溝通技巧,一天兩小時課程,收費280元,三天則要500元。fb群組管理人不禁留言:「拜年都有人教,使咩有家教?」[7]
有關單張在網上瘋傳,不少家長留言抨擊,認為教導子女禮貌及待人接物是父母責任,質疑是否要把「所有教仔工作外判」,認為「拜年都要人教」顯示香港家庭教育正在沉淪。
機構負責人李麗斯接受採訪,批評網民斷章取義,認為網民只集中在單張內有關拜年技巧的字句,忽略其課程教授粵語和普通話讀音等內容。至於單張提及的理財技巧被指教導小朋友投機貪財,李麗斯解釋只是想在課程中利用簡單遊戲,讓小童明白儲蓄的重要性。[8]
其後不少網友揶揄,認為將來會有「講早晨拜拜」班、「去廁所食飯」班、「鬼節」班等。最熱門的是「拜山班」,有網民認真地說:「清明節的禮儀比新年禮儀有更多要注意的地方,說錯話就不得體了」。[9]
及後,李麗斯更被發現曾於大陸接受教育,又曾為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擔任網上直播節目主持人,自稱多次代表香港及中聯辦到中國多個城市進行交流訪問,顯示她與中聯辦關係十分密切。有網民更質疑「李麗斯演說培訓」其實暗地裡為中聯辦做宣傳工作,將大陸歪風引入香港。[10]另外,李麗斯亦在YouTube上載片段為「拜年班」解畫,但其說話方式被網民形容為「特別的聲明技巧」,又指她極多懶音,質疑其說話能力。[11]
港童例子[]
同義詞[]
相關條目[]
註解
- ↑ Yahoo!新聞︰專家「五部曲」 馴服「小學雞」
- ↑ 高登討論區︰小學雞喪鬧老竇
- ↑ Yahoo!新聞︰港孩「抗逆力」差易尋死
- ↑ 港童滯留英國機場的啟示
- ↑ 香港人在L.A.:英國Manchester Airport大雪封閉,數千港童滯留機場用iphone 4嚷著要回家過聖誕,怪獸家長竟立即要求港府派包機救他們回港!!!不是吧,難道想繼中聯辦開香檳變襲警後,製造另一國際笑話??
- ↑ 東方日報:東鐵小童亂象網民嗟嘆,2012年01月26日
- ↑ facebook 磨菇媽媽育兒手冊 Mushroomama Handbook:拜年都有人教,使咩有家教?,2014年1月12日
- ↑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短片】「拜年班」負責人李麗斯斥網民斷章取義,2014年1月13日
- ↑ 經濟通:拜年都要教?網友:不如下次教埋拜山,2014年1月14日
- ↑ 熱血時報:拜年工作坊「名師」 與中聯辦關係匪淺
- ↑ 高登討論區:[特別的聲明技巧] 「拜年班」負責人李麗斯發出聲明
外部連結[]
報刊報導[]
- 太陽報︰自理能力低 情緒智商低 學習能力低 過度依賴外傭三低港童難搞,2007年5月30日
- 頭條日報:消除「港童」現象 父母有責,2010年9月9日
- 經濟日報:「港童」升中 才懂便後清潔,2010年6月21日
- 經濟日報:大學生無憂米 寧做收銀賺2千,2010年7月5日
- 經濟日報:過分保護 港童抗逆低易自毀,2010年6月28日
- 明報:港孩是怎樣煉成的,2010年12月23日
- 蘋果日報:施祖祥女兒驚訝港童問題嚴重,2010年8月24日
- 晴報:惡霸港孩過度自戀 潛藏犯罪危機,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