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大典
Advertisement

網絡語言,又稱為網路語言,泛指網民在互聯網使用的常用字詞,簡稱網語。這類語言經常地在各種討論區、網頁、留言板BBS等互聯網場合出現,其後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當中。雖然各地的網絡語言不盡相同,但意思都是泛指使用在互聯網上的各種用語,例如流行於香港地區的火星文港女文,內地的「拼音文」以及日本的「象形文」都被歸納在內,而部份網民會使用摩斯密碼、黑客文或程式語言作網語。而互聯網語言又稱為網際網路語言,則泛指所有在互聯網上使用的語言,包括各種正式的程式語言、黑客密碼、破解碼、普通語言、網語、十六進制位元碼等各式各樣的語言。

網語
0
此人不能理解網語
網語
1
此人能以初級的網語交流。
網語
2
此人能以一般的網語交流
網語
3
此人能以良好的網語交流。
網語
4
此人能以流利的網語交流。
網語
5
此人能以專業的網語交流。
網語
此人以網語作為母語。


來源[]

九十年代初,互聯網雛型漸成,起初用戶在溝通時為了節省時間,開始將部份可以省略的字詞都節省,混用形聲及形神的字詞取代部份較冗長的字,同時受到當時的通訊設備影響,就像傳呼機只能供用戶輸入數字的做法影響到網民,所以有用戶將之用於網絡上,如「Thanks」變成「Thx」、「I see」變成「IC」、「Bye-Bye」等於「88」,從而成了網絡語言的雛型。至於真真正正令網語流行的,是由互聯網即時通訊軟件ICQ所帶起。

ICQ發明於1996年,正式流行時始於1998年。當時ICQ讓各個不同領域、層次的互聯網用戶連接在一起,成為了大規模的文化交流。這種文化交流將世界各地不同的有趣語言結合自身的母語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獨特的網語。有部份用戶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同時與多個用戶聊天,於是開始將字詞縮減,省其字又不失其義,起初「see」等於「C」、「byebye」等於「88」、「you」變成「U」等少量字詞,都只是取其同音,這一類都足以表達到字中意義。其後人們漸漸將自己的方言俗語、各門外語、部份專業用語應用到互聯網溝通上,慢慢形成獨特的互聯網用詞,這是網語發展中的型態。

隨著互聯網發展,MSNYahoo! Messager等不同的即時通訊軟件興起,讓更多不同文化的人們可以溝通,進一步將自身的語言作交流,人們取材不論口語、縮略語、諧音、誤植、甚至以符號合併以達至象形效果等等,成就了今日的網語。這類網語是屬於混合語言,而且由於語言及文化的不同,結合了母語和外來文化,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聯網語言。不過亦因為文化的差異,不同地方的用戶未必能夠看懂非自身的網語,因此部份網語只是局限於當地而沒有在外地流行起來,如「GCD」(共產黨)、「ㄉ」(的)。

各種網絡語言[]

其他:

例子[]

由於網語眾多,所以以日常常見的只列出數例。

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初期多以注音及節略字為主,後期更出現同音異字、諧音甚至是假借字︰

  • TMD︰「他媽的」,取普通話拼音的字頭(Ta Ma De)。
  • 樂︰「快樂」,節省了「快」一字,這類多出現在網絡遊戲中。
  • 很黃很暴力︰意謂嘲笑事件不真實,取自中央電視台於訪問一女孩時的回答。
  • 灌水︰意謂在論壇的帖子中作出無意義的文字回覆。
  • 520︰「我愛你」,取普通話諧音(Wu Er Ling)。
  • 沙發:「首發」的普通話諧音,即首個回覆者,多在討論區裡使用。(Sha Fa)
  • 草泥馬︰「操你媽」的普通話諧音。(Cao Li Ma)
  • LZ:「樓主」,發帖人,取普通話拼音的字頭(Lou Zhu)。

台灣[]

部份台灣網語是取材於台語︰

  • 偶︰「我」,取自台語。
  • ㄉ︰「得」、「的」的注音。
  • 滴︰「的」,取自普通話的諧音「De」。有歌手於演唱時將「的」唱成「De(第一聲)」[1][2],故此有網民取其諧音字。
  • 粉:相當於「很」,普通話拼音中,「粉」和「很」的韻母相同(en)。
  • 好康:好的東西、好處、便宜、好消息。
  • 白目︰意即「白痴」。
  • 王道︰主流的意思,取自儒家學說用語。
  • ㄇㄇ化︰近期取代為睡眠因未知的原因而逐漸減少的意思,取自某個不用睡覺的學霸。

香港[]

由於香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匯集點,所以部份網語會中英混合,有時亦包含髒話在內︰

  • 十卜︰「Support」,即支持的意思,取其諧音。
  • ︰「鳩」的諧音,意謂傻、不知其所意。
  • 88︰「Bye-Bye」的諧音。
  • 巧︰「好」,屬港女文
  • 令︰「靚」,屬港女文
  • ng︰「唔」的英文拼音,即代表「不」。
  • O嘴︰意謂無奈、驚訝或詫異,是「象形文」,字中夾雜了中英文。

中文圈[]

  • :少數可以橫跨中港台的網絡語言。本為中文罕字,後來有人用作表示無可奈何的樣子,因此歸類作表情符號。
  • ing:橫跨中港台的網絡語言。本為英文動詞後綴,解作「正在進行某動作」,網民會將此字尾套在中文字後。

外國[]

多以縮寫字為主︰

  • Halo︰「Hello」(您好)的同音。
  • Thx︰「Thanks」(多謝)的縮寫詞。
  • IC︰「I See」(我明白)的諧音,早年已在各BBS中流行。
  • O RLY?︰「Oh, really?」(噢,真的嗎?)的意思。
  • ︰)︰表情符號,代表微笑,在ICQ年代興起,亦是表情符號文化興起的象徵性標誌。
  • XD︰表情符號,代表用戶已經大笑到睜不開眼。
  • Orz︰「失意體前屈」,來自日本的「象形文」,寄意很失意的樣子。
  • 3Q:「Thank you」的日語轉讀,內地、台灣也常使用。
  • OMG:「Oh my god」(噢!我的天!)的縮寫。
  • WTF:「What the fuck」(表示驚嘆及憤怒的語氣)的縮寫。

其他[]

  • 摩斯密碼︰此類多用於駭客之間的溝通,有部份網民亦為了避免普遍網民看得懂,於是利用摩斯密碼作文字。
  • 黑客文︰又稱為Leet、駭客文,源自歐美地區的BBS論壇,多為駭客之間溝通用語。

在香港的影響[]

減字、刪字、借代、拆字、偈後語等早已存在,例如杜甫的詩作《恨別》一句「草木變衰行劍外」,劍外借代劍南;《水滸傳》中的「蘆花江上一萹舟」,「蘆」指為同音字「盧」;《三國演義》中的「絕妙」拆為「黃絹少婦」;「貓哭耗子-假慈悲」等一類的偈後語易懂易明,大多都形神俱美、不失其意。不過現時由於年青人多數在上網時利用網語交談,並將部份網語帶到日常生活中,有時更隨意借代、刪減字詞,所以有時說話難免令人摸不著頭腦,因而衍生出潮語;部份網民同時亦將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帶到網上,又產生出火星文港女文等語言。這些語言十分有特色,很多年青人都樂於使用,可是部份詞語難解其意,因此造成外界對一般網絡語言的歧視。有教師批評,因為網語及語的出現,部份學生的中文及英文能力被大幅削弱,濫用潮語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3]

在媒體的渲染及潮語的帶動下,網語成了一種新的創作題材,如在歌詞中加插網絡語言,寫作小說或散文時刻意加入年青人易明的網語,近年電視劇為了吸引年青一族的觀看而編寫了包含潮語的台詞或以潮語為題,這些都是網語活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評價[]

網語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例如電視劇《Click入黃金屋》中就不斷出現網語,坊間很多小朋友都習慣使用部份網語交談。「潛水怕屈機事件」中,香港考評局亦以網語為題,測試學生的中文水平;台灣的教育部門為了與時並進,在一次的學能測驗中以網絡用語為題,測試學生的中文能力[4],結果惹來軒然大波。

不過有部份網語是屬於專業文字,例如電腦技術用語、黑客文、密碼學等,這類卻是需要專業知識或對該類名詞有一定認識才會明白,這一類網語的評價比較正面。

正面[]

有人認為,人們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網絡語言,新詞彙的傳播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是時代精神的體現[3]。亦有人士認為,網語是一種語言的演化,無須以負面心態對待[5]

負面[]

有網友認為網語雖節省了時間,就方便性作出了貢獻,但長遠來講對語言造成不少的衝擊,網語很可能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產生負面影響。有部份網民指出,網語漸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有機會降低了自身的傳統語言水平,例如Goodest English的出現、以及學生可能在寫作時誤用口語或網語[6]。在電視劇《尖子攻略》,就以學生使用了部份網語寫作為題拍攝了其中一段劇情。「潛水怕屈機事件」更令眾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子女的語言水平每況愈下。

另外,年青一輩多熱衷於上網[7],所以較容易接觸到不同的網絡資訊,在上網時亦多以網語作交談,為了方便而減省字眼,但減省的字眼又極為重要,於是外人看來不明所以,火星文之類的語言漸漸而生,這類語言更容易扭曲了自己對母語的理解。電視劇的對白包含網語,亦有可能令到觀眾有樣學樣。

相關條目[]

註解

  1. 「的」的音標是「Di(輕聲)」,於歌唱時則可唱成「De(第一聲)」,例如孟庭葦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群星的《明天會更好》等。
  2. "的" 應該讀 di or de呢?
  3. 3.0 3.1 太陽報︰濫用怪字作文 中文只會更渣
  4. 台灣大學學測出現火星文
  5. 通識路路通:火星文橫行e世代
  6. 香港人與網語(探討香港人的網上文化)
  7. 香港青年人上網情況及對互聯網的觀感意見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