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個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
蔣介石,原名蔣中正,字「介石」,中國國民黨永久總裁、前中華民國總統,是唯一一位前後統治大陸和台灣的中國領導人。
簡介
蔣介石的一生充滿傳奇和爭議,早年追隨孫中山,孫中山死後繼承領導國民黨,在1927年北伐成功後建立以南京為首都的全國性政權國民政府,成為自袁世凱死後首個統一中華民國的領導人,但其獨裁統治、對付共產黨等中國內患及日本等外來侵略者皆無能為力等,其立場及功過均為人所議論。1949年10月,由於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及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利的關係,中華民國失去其在大陸的政權,被迫撤退及退守至台灣,以台北作為中華民國的臨時首都,由此展開兩岸分治的局面。
蔣介石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為其一生的宿敵。因此在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及之後,一直對蔣的形象極盡抹黑之能事,衊稱他為「蔣匪」、「蔣光頭」。而蔣亦回敬稱呼對岸的毛澤東為毛匪、中國共產黨為共匪、赤匪及俄寇[3]等,更高呼「殺朱拔毛」(「朱」是指朱德),而在他所作的《反共復國歌》中也提到「打到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等字句。[4]此外,蔣在台灣實行極端反共政策,一方面在台灣實行地方自治,另一方面則多次利用《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及軍法,鎮壓反對派及異見人士,尤其以立場左傾及親台獨為主,又多次派出特務跟蹤、逮捕甚至暗殺政敵,形成白色恐怖;蔣亦履興大案,如二二八事件及雷震案等。他治下的台灣,因政見被處以死刑、無期徒刑,以及在拘留期間或獄中被虐待致死者不計其數,令他在台灣的表現留下壞印象。
公元1975年4月5日清明節,領導國民黨與中華民國長達半個世紀,統治中國大陸二十二年,台灣二十六年的蔣介石於台北士林官邸病逝,享年88歲。死後長子蔣經國接任國民黨主席。一年多後他的宿敵毛澤東亦離開這個世界,毛澤東死後,中共出於計劃以「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式「收復台灣」的考慮,緩和對台灣的政策,對蔣的立場稍有好轉,但仍然偏向負面。
網絡事件
剿匪不力
全句是「只恨蔣公剿匪不力,禍亂華夏六十年」。有趣的是,此句反而多出現在大陸的網站及論壇。每當中國當局對網絡有所管制及河蟹,此句名言就會在網絡各處紛紛響起,某程度上亦可以呈現大陸人心中對共產黨專制獨裁的不滿。
反修例風波
2019年雙十當日時值逃犯條例修訂風波而起的社會運動,不少港人均上街慶祝中華民國國慶,甚至唱出蔣介石所作的「反共復國歌」。
另見
註解
- ↑ 香港文匯報:稱蔣介石為「花生米」,2010-11-09
- ↑ 我罵蔣該死喪權辱國,難道罵錯了?
- ↑ 蔣介石視中共為蘇聯成立的組織,因此中共亦被稱為俄寇。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5jOYzk4ws
- ↑ 蔣家私房照:蔣介石的哭泣(組圖)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