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的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明顯的個人觀點。 請在編輯之前察看討論頁。 請不要移除本模板直到獲得共識為止。 |
「蝗蟲」,原本是一種昆蟲,具掠食性,後被網民借用為對劣質中國人之代稱,有嘲諷對方為掠奪者、中國式法西斯主義者,以及佔了人家便宜還大條道理的意味。此詞為2000年代後期起興起的稱呼,原流行於高登討論區,及後有網民於YouTube發表改篇歌曲《蝗蟲天下》,此舉令「蝗蟲」進入主流傳媒用語之中。
另外,此條目曾經被SharonTse1989提刪過,而理由是「內容極主觀,不中立,嚴重種族歧視」[14]。
出處[]
在香港網絡上,形容劣質中國人為蝗蟲,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的四川地震中高登討論區的一個幸災樂禍的帖子[1],當時形容中國人為蝗蟲尚未形主流意見,所以樓主被很多會員聲討。
簡介[]
「蝗蟲」是指劣質的大陸人,這些劣質的大陸人通常是好食懶飛、不務正業、好逸惡勞、諸多挑剔、掠奪他人成果、「惡人先告狀」等。
部份在港新移民及大陸人,因沒有工作而得領取綜援,被坊間評為來港只為褔利,而更有報道指他們不滿足於比普遍低下層薪金為高之綜援數額,例如「每月拎12,700元 天水圍無業綜援婦喊苦」等。而中國內地三鹿奶品污染事件被揭發後,大批人士湧港搶購奶粉,更疑引發奶粉荒。
近年,大量內地孕婦為讓子女得居港權,不停來港產子,甚至不惜衝擊急症室,嚴重影響公立醫院服務。另外,在特區政府決定向市民派發六千元津貼後,新移民亦不甘示弱提出申訴,由於香港並無右翼黨派,在泛民和建制派一致施壓下,特區政府決定屈服,讓來港不足七年,甚至只有數天的非永久居民獲得同樣的金額。
及後,部份新移民及內地人更在網上發表許多自以為打救了香港的言論[2]。一邊說不希罕成為香港人,對香港大加批評,一邊又把兒女送來,享受著移民帶來的好處,並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移民後又不尊重移居地文化,不願融入當地社區,甚至反過來認為原住民應為他們服務。[3]
經過多月的蘊釀後,「蝗蟲」2011年開始正式流行於高登討論區,「蝗蟲」一詞正正描繪出香港本地人對劣質大陸人侵略本地資源之驚恐,而且慢慢進入主流傳媒用語之中。
隨著蝗蟲一詞為一般普羅大眾所認識後,無論網上還是坊間都不斷出現討論和爭拗,與此同時衍生出許多惡搞,包括歌曲、改圖,更有人在不同的網絡社群中組織起來,表達對「蝗蟲」的不滿。雖然普遍來說一般人對蝗蟲的認知是「劣質的中國人」,但部份網民認為「蝗蟲」應用到全體的中國人身上,不論什麼人,「只要是中國人就是蝗蟲」,這種想法亦催生出更多的民族矛盾,亦令到其他人都將此詞應用到所有中國人身上,由此不但引起了族內歧視的爭議外,更引發起不同層面的社會問題。
起源[]
「蝗蟲」一詞並非高登討論區首創。未有「蝗蟲」稱呼之前,高登討論區多稱之「寄生虫」。
「蝗蟲」原本是指一種群居型的短角蚱蜢,在以前不少發生嚴重旱災的國家都曾經經歷蝗災,令不少農作物受到毀滅性的傷害。由於蝗蟲由於侵害性大,在不同文化上均視為災禍與毀滅的象徵,如聖經《出埃及記》摩西以蝗災打擊埃及,《啟示錄》中更以蝗蟲比喻魔鬼,電影《驅魔人》亦有蝗蟲襲擊人的意像,而1950年的《時代雜誌》更將當時中共領袖毛澤東與大量蝗蟲作為封面人物[4],表達當年解放軍像蝗蟲般湧入朝鮮半島介入韓戰。
早在2006年4月,一些大型網站引進網誌服務(Blog Service),有網民以「網上蝗禍論」來剖釋香港新聞組、論壇等網民討論質素的衰落,與網誌的興起尤具創見。[5]
2008年,台灣的《魔獸世界》玩家早已將大陸翻牆到台灣的玩家形容為「蝗蟲」。[6]在此文中亦反映出大陸玩家對台灣伺服器造成的破壞。兩年後(2010年),「蝗蟲」一詞在香港成為對大陸人的俗稱,可謂事有湊巧。
香港網絡應用[]
至於在香港網絡上使用「蝗蟲」一詞,源於高登討論區2010年9月9日發出的文章《我提議從大陸以外地方輸入華人抒援本地人口老化》[7]。討論串的回應中,有站友最先用「蝗蟲」字眼直接交代出香港深層次問題,以蝗蟲字眼把能幹認真、善良老實的人,與國內來港以針對性掠奪社福資源為目的的懶人惡人分別出來,原文節錄:
「 |
問題唔係大陸人素質差,係香港既輸入人口政策有問題佢鼓勵左好多蝗蟲黎 而事實上香港有個深層問題係香港除左吸引蝗蟲根本吸引唔倒好人叻人 大陸都有好多好人叻人,佢地已經睇唔起香港,全部去晒英美澳加,只有蝗蟲先會去香港 ... |
」 |
同月,報章上刊登了兩則新聞,開始港中衝突的縕釀,包括《內地血癌少女籌款55萬》爭議[8],以及《公屋綜援戶恐掀13億申訴》爭議[9],兩宗新聞都被轉載至高登討論區時事台上。在這兩宗新聞的討論中,不少網民都認為這些先例一開,日後香港勢必成中國人的籌款港、綜援港、福利港,並吸引大量中國大陸不願意工作,只懂伸手的福利掠奪者來港,同時網友亦因為這兩宗新聞的討論,開始普遍地應用蝗蟲字眼去形容這批中國人。
蛆蟲論[]
相對香港稱呼很多大陸人為「蝗蟲」,其實近代早己經有中國人有類似的指責,而多以「蛆蟲」形容中國人。其中以魯迅和柏楊都稱中國人為蛆蟲的論斷最為著名。例如魯迅除了有臭蟲論外,亦有蛆蟲論的,在《論語一年》,直接了當的的罵中國人是茅廁裡爬出的蛆蟲。
這怎麼辦呢?仍然有一定的古法在。就是:大家沸沸揚揚的嚷起來,說他有錢,說他裝假,說他「名流」,說他「狡猾」,至少是和自己們差不多,或者還要壞。自己是生活在小茅廁裡的,他卻從大茅廁裡爬出,也是一隻蛆蟲,紹介者糊塗,稱讚的可惡。然而,我想,假使蕭也是一隻蛆蟲,卻還是一隻偉大的蛆蟲,正如可以同有 許多感歎號,而惟獨他是「偉大的感歎號」一樣。譬如有一堆蛆蟲在這裡罷,一律即即足足,自以為是紳士淑女,文人學士,名宦高人,互相點頭,雍容揖讓,天下 太平,那就是全體沒有什麼高下,都是平常的蛆蟲。但是,如果有一隻驀地跳了出來,大喝一聲道:「這些其實都是蛆蟲!」那麼,——自然,它也是從茅廁裡爬出 來的,然而我們非認它為特別的偉大的蛆蟲則不可。蛆蟲也有大小,有好壞的。
而柏陽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將中國文化形容為醬缸文化,也是以醬缸蛆形容中國人,說明中國是一隻無底的缸,人們在其中都化為蛆蟲,即使將先進的西方文化放進來,也很快會被變質為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個五齒耙亂築中華民族,築了兩千年之久,築得流血抽筋,不成人形,只有出氣的份,沒有吸氣的份。迄今為止,殘餘的醬缸蛆和喝尿分子,仍堅決地主張繼續亂築,有人偶爾躲一躲,就立刻大喊大叫曰:“動搖國本。”嗚呼,這種國本,如果再不動搖,中華民族的生存,恐怕就要動搖。
歧視爭議[]
有人認為「蝗蟲」一詞構成歧視,不過有指根據《種族歧視條例》[10],「新移民」並不在保障範圍,理由是「新移民」和香港是同一個種族。[11][12]
2011年4月,Roundtable總幹事林輝認為「蝗蟲」一詞,與其說是一眾內地人,倒不如說是一種由人口融合帶來的不安感,卻以拿新移民(特別是基層新移民)作代罪羊的語言來表達。[13]
到了2011年7月,挪威發生「反新移民、反伊斯蘭」槍手屠殺事件後,《明報》於2011年7月31日刊登社論,指香港市民若不分青紅皂白,把新移民誣衊為「蝗蟲」,統統視作好食懶飛只求綜援不勞而獲,也是一種暴力。[14]
香港學者陳雲則認為「蝗蟲」並非針對個人,而是指飛越邊界蠶食別處資源的一群人;若大量香港人湧到加拿大生兒育女,一樣可被視為「蝗蟲」,故不涉及歧視成份。[15]
2012年1月,正當港人的「仇蝗」情緒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的「香港人是狗」論而日益高漲,著名作家陶傑發表了文章《龍 年》,指出中國大陸不是十三億人皆蝗蟲。[16]以下為完整原文:
北大教授孔慶東散播辱港反粵的仇恨意識,香港人要譴責的,但是不要誤踏陷阱。
在香港狂掃名牌的許多大款富豪,是一群崇洋媚外的物質消費動物,喧嘩囂暴,毫無教養。看遠一點:每天全球有三萬班航機,假設每一班機,平均有二十名缺乏公德的中國乘客(很低的假設),每天就有六十萬喧嘩吐痰隨處吸煙不沖廁所的中國人走向世界,從芬蘭丹麥到非洲,一個月就有三千六百萬「自由行」,令全世界見識當代中國人的德性與孔慶東先生代表的「中國儒家文化」精神。
對中國形象的損害,市場動力所聚,公關效應之劣,從美國、日本、台灣、緬甸到非洲,這正是全球對「中國崛起」防範甚或反感的原因。
業力所至,這是中國政府操心的問題,或許他們不在乎,香港人更無法改變,只有像日本人一樣,在外旅行,每一個香港人,要愛護香港這個百年品牌,為亞洲人爭點教養的光。說話先不要喧囂,不要凡事都大驚小怪的「嘩嘩嘩」亂嚷,行為舉止,不要只飲食購物,嘗試脫離動物層面的口腔期,見識一下人家的博物館和畫廊,學習做一個人,試試看,好不好?
好悶?試一試,慢慢就不覺得悶。要含蓄恬淡,寧靜致遠,自重自愛,身在歐美日本,愛護你自己的形象,就是為香港爭形象。
至於中國大陸來香港的遊客,多是官二代暴發戶,他們沒有教養,這是每天走向世界的那六十萬人的一小部份,但不是十三億人的全部。
中國大陸有許多為人權和自由沉思或爭取的人,有許多藝術家、記者、知識份子,他們的書讀得比香港許多學者多,見識更廣,他們是一群勇敢的人。
他們不會在廣東道付鈔買LV,而是為尊嚴付出自由和生命,他們沒有雙非嬰可以來香港搶生,但如果得到足夠的聲援,他們孕育出來的,也許是明天的一個更合理的新中國。
這些人為數甚眾,他們也追求自由、品味、維護正體字和廣東方言,他們不是蝗蟲。香港人大罵蝗蟲種種劣行,憤慨莫名,是合理的,但不是十三億皆蝗蟲,你在廣東道銅鑼灣看到的,不代表整個國家。這是香港網民在龍年必須學會成熟和理智的一課。
(陶傑)
此文章被高登討論區的會員形容為罕有地沒有「抽水」成份,其中末段提到的「這是香港網民在龍年必須學會成熟和理智的一課」,更被認為是針對部份過於偏激的高登會員。[17]
網民反應[]
除了在網上討論,有網民更走到現實發表己見。
facebook專頁[]
是眾多強調香港人本土思想裏面,最早成立的組織。亦是第一個在示威遊行中走出來,反對香港福利政策對新移民過度寬鬆的組織。最初由十數位活躍於香港高登討論區的網民於2011年2月下旬成立,其主張為「為香港人發聲,捍衛本土文化,保障香港權益,抵禦文化清洗」,現己停止運作。
一群本地孕婦發起《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 萬人 Like 俾政府睇! 》運動,至今已有超過10萬名網民支持。她們亦曾遊行抗議、張貼海報及靜坐表達對「雙非」的不滿。
高登網民登報發聲明[]
由於2011發生了高登大戰香港生兒育女社區事件,2012年1月,高登討論區部份網民對略奪香港資源的「蝗蟲」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於報刊刊登聲明以引起更多香港人的關注;要求特區政府修改《基本法》,及堵塞「雙非人」子女獲居港權的漏洞。[18]
結果一星期內就籌得十萬元,共800多名捐款者。本身對高登反感的親子王國的網民亦支持登報。[15]
「高登唱蝗團」[]
約10名高登討論區的網民組成「高登唱蝗團」[19],在2012年1月27日到尖沙嘴一帶「快閃」唱歌[20],包括《年少無知》及《蝗蟲天下》等歌曲,諷刺內地人來港掠奪資源。[21][22]
港鐵反蝗標貼[]
網民創作歌曲[]
網民創作Icon[]
相關Cap圖[]
相關條目[]
註解
- ↑ 奧運強國地震恥笑區
- ↑ 雙非內地父母:港沒文化,不屑HKID,特首求我們打救香港
- ↑ 網上討論:大陸人為什么一面看不起香港,同時又千辛萬苦到香港生BB?[1][2]
- ↑ TIME Magazine : Magazine Covers, December 11, 1950 | Vol. LVI No. 24
- ↑ 知日部屋:網上蝗蟲侵食討論空間 撰文:李學斌,2006年4月21日。
- ↑ 魔獸爭霸──蝗蟲的故事,2009年7月30日。
- ↑ 高登討論區:我提議從大陸以外地方輸人華人抒援本地人口老化
- ↑ 香港獨立媒體:社運八方:港右?內地血癌少女籌款惹爭議
- ↑ 蘋果日報:政府退差餉租金紓困 官指未受惠屬荒唐 綜援婦勝訴社署面臨回水3億
- ↑ 律政司雙語法例資料系統:第602章 種族歧視條例
- ↑ 曾志豪在信報曾談及「蝗蟲」一詞是否構成歧視,以下為文章《醜陋的香港永久居民》的網上存檔:[3]及[4]。
- ↑ 明報:中港大專生抗議「蝗蟲論」,2012年2月4日。
- ↑ 香港獨立媒體:林輝:什麼是「蝗蟲」?,2011年4月13日。
- ↑ 明報社論:勿被排外仇恨掩蓋文明理性,2011年7月31日。(新浪香港新聞)
- ↑ 15.0 15.1 蘋果日報:800人捐款 五日籌十萬 高登下周登報促截「雙非」,2012年1月27日。
- ↑ 蘋果日報副刊:龍 年,作者陶傑,2012年1月26日。
- ↑ 高登討論區:陶傑 不是十三億皆蝗蟲
- ↑ [5]、[6]、[7]、[8]、[9]、[10]、[11]、[12]、[13]等帖子。
- ↑ 高登討論區:反蝗登報前第一擊"高登唱蝗團",2012年1月26日。
- ↑ 高登討論區:高登唱蝗團-今日三點鍾樓約定你,2012年1月27日。
- ↑ 香港寬頻香港新聞台:高登友鬧市快閃「反蝗」,2012年1月27日。
- ↑ 高登討論區:[ 獨家 ]全方位直擊高登唱蝗團(有片)
- ↑ 蘋果日報:針對大陸客 港鐵現惡搞標貼,2013年03月08日
外部連結[]
- 維基百科:蝗蟲#其他寓意
- 維基百科:蝗蟲論
- 知日部屋:網上蝗蟲侵食討論空間 撰文:李學斌,2006 年 4 月 21 日。
- 什麼是「蝗蟲」? 香港獨立媒體:林輝:什麼是「蝗蟲」?,2011 年 4 月 13 日。
- 編輯室週記:本土論戰與蝗蟲想像 香港獨立媒體:Denny:編輯室週記:本土論戰與蝗蟲想像,2012 年 1 月 19 日。
- 英語求知屋:應否用「蝗蟲」形容大陸來港人士(考評局不教的 exam skills)?
- 勿被排外仇恨掩蓋文明理性 -213441204.html 明報社論:勿被排外仇恨掩蓋文明理性,2011 年 7 月 31 日。
- 曾志豪《醜陋的香港永久居民》的網上存檔:[15] 及 [16]
- YouTube 短片
海外傳媒報道[]
- Al Jazeera English : Hong Kong: Mainland Invasion, 2 December 2011 (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
- The Washington Post:China denounces ‘Hong Konger’ trend, 11 January 2012
- The Straits Times : Hong Kong group to raise funds for 'anti-locusts' campaign, 27 January 2012 (新加坡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