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全稱「Key Opinion Leader」,中文譯為「關鍵意見領袖」,近年在香港成為網絡術語,大致與「網絡紅人」掛勾,泛指在社交網絡有一定數目追隨者,並可藉此網絡作推廣的人,惟在英語世界中,此類非因專業知識而以網上知名度而影響他人的人士,一般應稱為「Influencer」。
簡介[]
「KOL」原指因自身的專長或身為個別範疇的專家,或因其社會地位而為某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有較大影響力的人,擅於透過業內活動、專業或朋友網絡及傳播媒介,將自己的見解向群體宣揚,如醫藥業界中的可影響同儕處方方式的人。[1]
在一般社會上,KOL則可以是廣為人知的藝人、政治人物等。在個別領域如動漫、電子遊戲、美容、美食中,早有不少人透過博客、YouTube等分享見解,不過由於寫作及拍片均需一定程度的能力及技術支援,「入行」門檻仍高。至Instagram盛行後,不少「素人」均相當容易地吸引追隨者,成為「網絡紅人」。商家看中這些用戶的影響力,又會聘請他們在其平台中進行宣傳,KOL因此漸漸成為一種職業甚至產業,坊間現時已有KOL的經理人公司,TVB亦推出平台「Big Big Channel」招募KOL。[2]
KOL熱潮在2015年下旬開始,興起原因有指是因傳統媒體受眾數目越見減少,人們愈來愈依賴社交媒體來接收資訊,而當中的「回音室效應」及「社會性學習」會令人們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資訊,並受圈子內意見領袖營造的朋輩壓力所影響。由於「硬銷」產品本身資訊很少人會主動追看及分享,所以KOL的價值在於他們往往能把產品資訊帶進圈子及廣傳。[3]
不過,有人開始對KOL漸成「打手」的風氣不滿,進而主動「狙擊」,例如一些Facebook專頁會標榜「踢爆KOL」。
網民討論[]
狙擊「美容丐幫」[]
「美容博客」是本港網絡中較早期出現的KOL,一些介紹美容相關資訊的博客移師至YouTube以影片形式交流。這些美容博客通常在鏡頭前自拍親身示範一些化妝技巧或心得,進而亦會介紹相關的產品,並標榜是親身試用後的推介。
不過,部分美容博客成名後接受廠商免費提供試用品後,就濫賣廣告成為打手,部分更主動向品牌索取贊助,令有關群體的公信力備受質疑,因而遭部分網民貶稱為「美容丐幫」。
2014年6月下旬,高登討論區曾發起一波踢爆「美容丐幫」的行動,令部分涉事人士如「大佬B」臭名遠播,被迫離開網絡。
「山野男生」vs「山野女生」[]
2016年,「The Hiking Girls山野‧女生」開辦網站及facebook專頁,自稱為專為女生而設的登山及野外資訊平台,發布文章介紹行山路線、裝備等知識,創辦人之一黃婷欣(Tanya)亦不時接受傳媒訪問講解行山資訊。[4]該專頁有二萬多讚好,不過有人指出介紹內容「教壞人」,破壞遠足文化,表示不滿。[5]
至2017年3月,「The Hiking Boys山野‧男生」的facebook專頁成立,聲稱要「反對行山商業化」、「反對即食的行山文化」、「監察山系KOL言行及文章」,當中不少帖文均指出「山野‧女生」文章錯處,如教授網民在迷路時將食物包裝散落在路面,以提高被找到機會,又照抄天文台雷暴警告注意事項稱「避免用花灑淋浴」,質疑山野‧女生「咁樣叫做專業?」又經常強調自己著拖鞋行山,被質疑「是想懶型博出名?」[6]
「山野‧女生」專頁在批評下於網頁加入「免責聲明」,指不就網站及社交平台內容的準確性等作保證,再受抨擊。面對接連狙擊,至4月下旬,另一名「The Hiking Girls山野‧女生」創辦人、同為攝影網站「Photobeginner」創辦人Alex Tam就於「The Hiking Boys山野‧男生」專頁留言,表示對於過往山野‧女生的各種錯誤內容「致萬二分歉」,稱現時正在檢討改進,會暫停於專頁及網站發布資訊,而Tanya將會「調離香港,到海外學習」。[7]Tanya在Instagram中亦回應事件,指THG是由一班「有共同興趣共同理念嘅女仔組成」,又指會多加注意自己的行山裝備,而「對於有心人不停翻炒舊材料,多謝對我長久以來嘅支持及關注」,並稱會到美國深造攀山及戶外教育課程。[8]
相關條目[]
註解
外部連結[]
- 通識網:什麼是KOL?
- 瑪利嘉兒:KOL新勢力,2015年11月24日
- 蘋果日報:《畢腦作》——KOL與LOL,2016年7月10日
- StartupBeat:網紅經濟(老占),2016年12月21日</ref>
- MINGS:KOL是怎樣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