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原是國語中「凱」的發音,後來傳入香港而成潮語。
定義[]
在潮語中,如果此字用作形容詞用,則是形容「無聊」及「可笑」的事情,以及形容一些「低能」及「白痴」的人,並帶有少許侮辱性;如果此字用作動詞用,則是指在做一些不經大腦的事情,並帶有不滿的意味;如果此字用作副詞用,則是指動作馬虎,最終結果一定是不理想;如果此字用作名詞用,則通「凱子」,直指「白痴」及「低能」的人;如果此字用作語氣助詞用,此字則本身無義。
語源[]
Kai正字為「凱」,「凱」音「海」,國語為「Kai(第三聲)」。在台灣,形容一個人做事不經大腦或白目便會使用「凱子」,形容一個蛀書蟲便會用「獃子」[1]。久而久之,傳入香港後便取「凱」之國語讀音、聲母韻母「Kai」作正字而成為潮語之一。
例子[]
- 「佢都kai kai地。」-用作形容詞,形容對方低能的。
- 「咪kai啦你!」-用作動詞,表示要求對方不要再做不經大腦的事情。
- 「佢剩係會好kai咁做。」-作副詞用,形容別人只會傻傻地做。
- 「佢正一kai子。」-用作名詞,形容對方是一個白痴的人。
- 「乜kai野呀?」-用作語氣助詞,沒有意思,用來加強語氣。
「kai」字雖然可以作語氣助詞,夾雜在句子中,然而讀起來並不順口。「kai」字除用作形容詞和副詞外,應用範圍較少。至於否定結構,可以使用「咪、唔、莫」等否定詞。
趣聞[]
- 「佳」、「契」、「桂」、「啟」、「楷」、「繼」及「棨」,翻譯成英文名之後均為「kai」。
- Kai也是來自夏威夷、斯干那維亞(Hawaii, Scandinavian)的女性英文名,意思是海洋。
相關條目[]
註解
- ↑ 「獃」,音「呆」,普通話為「Dai(第一聲)」